中层领导如何成为卓越管理者?
发布日期:2015-03-02浏览:1645
前言:
中层领导是组织机构的中坚力量,不仅要担负重要管理领导工作,还要住高层领导和基层员工之间起到枢纽作用,同时扮演着上司、下属、同事和自我四重角色:既是执行者,有时又是决策参与者;既是领导,又是下属;既要沟通上下关系,又要协调左右同级部门之间的关系。如何做好本职工作,并为下一步担任更高职位打好基础是中层领导面临的核心挑战。
中层领导作为决策的执行层,在组织中的地位极为重要,既需要站在经营者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切实贯彻政策以满足上司的期待;又要协调好与下属的关系,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同时还要协调好同级部门之间的分工合作。中层领导这种多重身份使其处在企业组织里最活跃、最不稳定的结构中。那么,作为一个中层领导怎样才能在“上挤下压”式的复杂环境中游刃有余地开展工作,把自己打造成卓越的管理者呢?
中层领导作为一个规模相对较大的管理群体,以经理、主管、主任、部长、科长等名号,广泛存在于国企、外企、私企、党政机关和社会组织中。中层领导由于其在组织中地位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职务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从地位看,中层领导处于高层和基层之间,这决定了中层领导必须身兼多重身份,既是下属又是管理者。
作为下属,中层领导必须全力贯彻高层的决策,满足上司的期望;作为管理者,中层领导必须发挥领导艺术,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共同完成本部门的工作任务。同时中层领导作为组织中重要的中间枢纽,在纵向上要沟通好高层与员工之间的上下关系,横向上要协调好与同级各部门之间的左右关系。
因此,只有中层领导充分发挥作用,才能使整个组织形成一个血脉贯通的有机整体,做到上下一致,同心同德,为共同的目标各司其责,各尽其才。反之,如果中层领导不称职,将影响整个组织的凝聚力,给管理和决策的贯彻带来巨大障碍,导致人心涣散,组织运作消极低效。
面对上下左右的复杂关系,如何在承担多重角色的重任,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又为下一步担任更高职务打下基础,是中层领导面对的核心挑战。为此,作为一个合格的中层领导,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和多方面的能力,除了自己所在行业的专业技术水平外,还应包括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控制能力、发掘及预见问题的能力、决策能力、规划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应急能力、训导能力、评估能力及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等等。
中层领导还必须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范畴,改善知识结构,应当根据不同的行业性质及自身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积累,包括行业知识、专业知识、经营知识、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不同人际关系的处理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想要成为一名一流的中层领导,顺利实现晋升,还要懂得牺牲和服从,学会舍小利保大利。对于一个组织来说,中层领导只是中间阶层,一切都要按照高层的指示开展工作。中层和高层所处位置不同,思考的角度也会不同。高层领导是从组织整个发展来考虑,是总体把握;而一个中层领导只具体分管一项,所考虑的范围只是自身所处部门,是局部把握。
两者不可能在各个细节上永远保持一致,在这个时候,就要求中层领导在一定范围内要放弃自己的个性,改变自己的想法,接受高层领导的安排,这就如同中层领导要求员工必要时放弃个人利益来服从组织整体利益一样。组织利益的最大化才是中层领导追求的最终目标,而不是局部利益。
中层管理者在企业乃至大部分组织的重要性早已不言自明,离开了他们,任何战略都无从谈起。很多企业对中层领导力缺失这一问题并非置若罔闻,也都投入了很大的关注,这从目前培训市场领导力和管理课程的火爆程度可见一斑。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层领导力缺失所引起的战略传导障碍、信息传导障碍、绩效分解障碍等问题仍然非常突出。
可以说,中层领导力问题在学术界和实践界都是老生常谈,在百度搜索“中层领导力”能够得到约156万条搜索结果,很多管理学大师都曾围绕这个题目提出过精辟的观点,这里不做赘述。如果说解决这一问题存在一个最终方案,那么,就是将最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上,正如斯隆在通用汽车公司做的那样,由最高层直接确定中层管理者(甚至基层)人选,他们会花几个小时研究一个基层经理的聘用,而且斯隆坚持认为这才是他最该干的事。
著名领导力训练专家樊付军老师认为,一个掌握再多篮球理论的人,如果不到篮球场上训练,永远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篮球运动员(但是这不妨碍他成为一名篮球专家)。要实现这一转化,除了实践还是实践,只不过我们可以让中层管理者在一些模拟场景和案例研究中进行尝试,加快这一进程。这就需要培训机构更多地深入企业,研究案例和场景,在过程中重视体验和分享的环节。
同时,企业对新任职的中层管理者提供一个在实践中学习的方案,可以参照学习路径图的方式,研究制定新任中层管理者达到独当一面的标准和达到此标准需要的培训和实践,缩短他们的岗位适应时间。中层领导力的提升单靠企业界、学术界、培训界任何一方都无法单独实现,需要通力协作,从中层管理者的需求入手,建立起激发、供给、满足等一整套领导需求管理体系,让他们实现喜欢学、看得懂、学得会、做得好,得到真正的提升。
众所周知,中层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力量,他们处于“上传”和“下达”的枢纽位置,企业的高效运作离不开他们。中层干部是企业乃至所有组织的核心力量,是连接“头脑”和“四肢”的“脊柱”——但中层的问题往往也是高层最头疼的。中层觉得自已最委屈最累,高层觉得中层执行力不够,基层觉得中层瞎指挥。
既然中坚主管是企业中连接战略层和操作层的核心纽带,是打造一流企业执行力的中坚力量,因此如何培养、提升这些中层管理者的领导力是企业关注的重点。著名领导力训练专家樊付军老师推出的中层领导力课程,给我们提供了方法和路径,让企业在培养自己管理团队上做到有的放矢。具体来说,提升中层管理者的领导力,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去做:
一、中层领导的影响力
决策力可以靠经验、靠助手、靠智慧;领导力和和执行力可以靠制度、权力、职责,只有影响力是靠人格、靠领导者个人的威信、美誉度,以自己的个人品质影响团队的思想、行为、习惯甚至甚至决策。我们要提高中层领导者的影响力,首先要晓得——什么是影响力呢?所谓影响力,就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影响力,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会去影响他人,也要接受他人的影响,因此每个员工都具有潜在的和现实的影响力。
在组织中,领导者和成员共同推动着团队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进,从而构成一个有机的系统,领导者的个性特征和领导艺术,员工的主观能动性,领导者与员工之间的积极互动,组织战略与经营目标的制定以及实现的过程都与企业的领导者本身的领导能力直接相关!樊付军老师表示,领导力的核心是对他人产生的一种持续的影响力,影响力来自以下三个方面:
1、思想。影响力的第一源泉是领导的思想特质。这里所说的思想家,是指那些具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模式和哲学理念,对复杂问题有独到判断,并具有完备价值体系的人。2、专家。在专业领域里的扎实基础和精湛技能,能使领导者成为一名受人敬仰的专家。专家在特定领域具有权威的话语权,对特定问题有着超过常人的理解和认识,并且具备把这种认识运用到实践中的能力。这样的专家也往往具有相当的影响力。3、品格。有些领导者具有某种闪光的品质。这种品质既包括为人处世的道德准则,也包括人在困难面前所表现出的坚韧不拔的毅力,在人与人交流过程中的同理心和换位思维能力,对持有不同性格和思想的人的宽容,在处理危机时的勇敢和沉着。
二、中层领导的学习力
学习力,是指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已经具备学习力的经理人,有如何将学习力转化为竞争力的问题。如果企业的全体成员能全身心投入并获得持续增长的学习力,这个企业才是学习型组织。对于今天企业的竞争,大家会说是人才的竞争、资源的竞争等等,但是学习型组织理论告诉我们:企业竞争争的是有学习力的人才。道理很简单,学习力比较强,那么几年以后,不是人才会变成人才,是人才会变成高级人才。选择学习就是选择进步,没有学习力就没有竞争力,提高学习力就是增强竞争力、创造力、领导力。
对于今天的我们而言,学习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一种需要,知识经济的增长带动的整个世界的变化是知识的快速更新和整个人类步伐的加快,在这样的社会,我们驱赶得疲于奔命,却总会在某一个时刻发现自己已经不能适应这个社会的高速运转。时间在流转,我们在一天一天的变老,世界却在一天天更新,我们与世界的差距在不知不觉间扩大。于是,我们知道自己的生活需要知识的填充,需要知识的完善和积累。所以,学习已经成为职场人必须要做的事情——甚至可以说,学习力的竞争成为企业竞争和个人职场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的夫人曾说:“我们必须让我们的青年人养成一种能够阅读好书的习惯,这种习惯是一种宝物,值得双手捧着,看着它,别把它丢掉。”还有一位经济学家讲过这样一句话“不学习是一种罪恶,学习是有经济性的,用经济的方法去学习,用学习来创造经济、创造效益。”著名领导力训练专家樊付军老师表示,作为中层领导者,应该从理论上、实践中和相互的交流中学习,不仅要注意学习方法,更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
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把学习的体会和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领导工作的本领。作为领导者,只有具有多方面的系统知识,才能深入地观察和把握事物的全貌、工作的全局,才能使思想认识和行动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增强全局观念和工作上的全局性、系统性,减少和避免片面性。实践证明,没有科学的思想方法,就不能正确地观察和处理问题;而缺少科学文化知识,也难以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科学文化知识越丰富,就越以深刻认识客观规律,做出的决策就越准确。
企业人士读书大多为了“镜以鉴人,史以明智”,我们要探寻的本质往往都会在历史中找到答案,或是一个行业的历史,或是一个成功企业的历史。可我们的民族却总是会遭受不爱学习的批评,尤其是大学里走出来的人,那些知识早已经在高中时期读完了,怆然于心。已经具备学习力的经理人,有如何将学习力转化为竞争力的问题。有些学员问我,樊老师,到底如何学习才有效率呢?樊付军老师认为,中层领导者——
要学习,就要学自己现在和在可预期的将来就会需要的东西;
要学习,就要学习如何处理已经发生、正在发生或即将发生的问题;
要学习,就要学习能够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并能在使用中可以行之有效的东西。
三、中层的协作领导力
变革是不可避免的,很多协作的、自组织的系统已经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转变。樊付军老师认为,作为21世纪的中层领导者必须了解这些系统,了解如何与它们共同致力于成功的跨国界和跨文化协作——协作(collaborative)要求更高层次上的思考和沟通,要求理解协作的核心价值观以及在全球层次上与协作的、自组织的系统合作的原则。
过去的那种“命令和控制”型的CEO很难在当今这种高度互联、合作的环境中生存。“协作型领导”的论调到处都是,所谓协作型领导是指那些情商高、拥有广泛人脉、通过向追随自己的人授权而不是根据组织结构图进行管理的人。管理大师HerminiaIbarra和MortenT.Hansen认为,这显然不是你父亲那个年代的CEO——那些希望成为协作型领导者的人需要全新的工具和技术。在《哈佛商业评论》中,这些作者描述了新一代经理所必须的四种技能。他们必须:
1、把组织内外的人和观点连接起来。领导者们应该扮演“全球连接者”的角色,不断地同员工、客户、思想领袖以及其他行业的同僚保持联系,并且在组织内部分享智慧。“为了将他们所在的组织同更宽广的世界连接在一起,协作型领导不仅仅需要同传统领域建立联系——本地俱乐部、行业协会、客户和供应商关系——他需要更广泛的联系。”
2、利用多种多样的人才。大量的研究不断表明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组成的团队会比来自同样背景的人组成的团队更有智慧。但是识别人才然后将他们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不同种族、性别、文化和年龄阶段的团队则需要特别的领导人才。领导者面对融合多种文化的多国人才团队,必须掌握跨文化管理的技巧。
3、自上而下的协作模型。一种协作的文化需要从高层开始,作者认为,“高级管理层的去政治化会促进协作,而不是提升他们个人的议事日程,这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协作文化的一个弊端就是会带来太多的会议,而产生的决议又太少。对于领导着来说,重要的是明确决策权和职责划分,“这样在某个适当的时候,有人可以结束讨论,并做出最后的决定。”
在我看来,领导者是否卓越,有一点的差异比较关键:那就是——是否能够建立成功的合作关系。虚弱的领导从不相信自己成功,除非他们看到别人的失败。如今,企业面临的各种挑战非常复杂,以至于个人或单个组织已经很难解决。要想得到一个长期有效的解决方案,不仅需要组织内部的协调,还需要组织与顾客、供应商、甚至竞争对手之间的协作。领导者必须通过消除内部斗争和狭隘主义,营造出一种相互协作的精神,只有实现内部的通力合作,才能形成外部的竞争优势。
中层领导是组织机构的中坚力量,不仅要担负重要管理领导工作,还要住高层领导和基层员工之间起到枢纽作用,同时扮演着上司、下属、同事和自我四重角色:既是执行者,有时又是决策参与者;既是领导,又是下属;既要沟通上下关系,又要协调左右同级部门之间的关系。如何做好本职工作,并为下一步担任更高职位打好基础是中层领导面临的核心挑战。
中层领导作为决策的执行层,在组织中的地位极为重要,既需要站在经营者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切实贯彻政策以满足上司的期待;又要协调好与下属的关系,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同时还要协调好同级部门之间的分工合作。中层领导这种多重身份使其处在企业组织里最活跃、最不稳定的结构中。那么,作为一个中层领导怎样才能在“上挤下压”式的复杂环境中游刃有余地开展工作,把自己打造成卓越的管理者呢?
中层领导作为一个规模相对较大的管理群体,以经理、主管、主任、部长、科长等名号,广泛存在于国企、外企、私企、党政机关和社会组织中。中层领导由于其在组织中地位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职务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从地位看,中层领导处于高层和基层之间,这决定了中层领导必须身兼多重身份,既是下属又是管理者。
作为下属,中层领导必须全力贯彻高层的决策,满足上司的期望;作为管理者,中层领导必须发挥领导艺术,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共同完成本部门的工作任务。同时中层领导作为组织中重要的中间枢纽,在纵向上要沟通好高层与员工之间的上下关系,横向上要协调好与同级各部门之间的左右关系。
因此,只有中层领导充分发挥作用,才能使整个组织形成一个血脉贯通的有机整体,做到上下一致,同心同德,为共同的目标各司其责,各尽其才。反之,如果中层领导不称职,将影响整个组织的凝聚力,给管理和决策的贯彻带来巨大障碍,导致人心涣散,组织运作消极低效。
面对上下左右的复杂关系,如何在承担多重角色的重任,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又为下一步担任更高职务打下基础,是中层领导面对的核心挑战。为此,作为一个合格的中层领导,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和多方面的能力,除了自己所在行业的专业技术水平外,还应包括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控制能力、发掘及预见问题的能力、决策能力、规划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应急能力、训导能力、评估能力及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等等。
中层领导还必须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范畴,改善知识结构,应当根据不同的行业性质及自身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积累,包括行业知识、专业知识、经营知识、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不同人际关系的处理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想要成为一名一流的中层领导,顺利实现晋升,还要懂得牺牲和服从,学会舍小利保大利。对于一个组织来说,中层领导只是中间阶层,一切都要按照高层的指示开展工作。中层和高层所处位置不同,思考的角度也会不同。高层领导是从组织整个发展来考虑,是总体把握;而一个中层领导只具体分管一项,所考虑的范围只是自身所处部门,是局部把握。
两者不可能在各个细节上永远保持一致,在这个时候,就要求中层领导在一定范围内要放弃自己的个性,改变自己的想法,接受高层领导的安排,这就如同中层领导要求员工必要时放弃个人利益来服从组织整体利益一样。组织利益的最大化才是中层领导追求的最终目标,而不是局部利益。
中层管理者在企业乃至大部分组织的重要性早已不言自明,离开了他们,任何战略都无从谈起。很多企业对中层领导力缺失这一问题并非置若罔闻,也都投入了很大的关注,这从目前培训市场领导力和管理课程的火爆程度可见一斑。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层领导力缺失所引起的战略传导障碍、信息传导障碍、绩效分解障碍等问题仍然非常突出。
可以说,中层领导力问题在学术界和实践界都是老生常谈,在百度搜索“中层领导力”能够得到约156万条搜索结果,很多管理学大师都曾围绕这个题目提出过精辟的观点,这里不做赘述。如果说解决这一问题存在一个最终方案,那么,就是将最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上,正如斯隆在通用汽车公司做的那样,由最高层直接确定中层管理者(甚至基层)人选,他们会花几个小时研究一个基层经理的聘用,而且斯隆坚持认为这才是他最该干的事。
著名领导力训练专家樊付军老师认为,一个掌握再多篮球理论的人,如果不到篮球场上训练,永远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篮球运动员(但是这不妨碍他成为一名篮球专家)。要实现这一转化,除了实践还是实践,只不过我们可以让中层管理者在一些模拟场景和案例研究中进行尝试,加快这一进程。这就需要培训机构更多地深入企业,研究案例和场景,在过程中重视体验和分享的环节。
同时,企业对新任职的中层管理者提供一个在实践中学习的方案,可以参照学习路径图的方式,研究制定新任中层管理者达到独当一面的标准和达到此标准需要的培训和实践,缩短他们的岗位适应时间。中层领导力的提升单靠企业界、学术界、培训界任何一方都无法单独实现,需要通力协作,从中层管理者的需求入手,建立起激发、供给、满足等一整套领导需求管理体系,让他们实现喜欢学、看得懂、学得会、做得好,得到真正的提升。
众所周知,中层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力量,他们处于“上传”和“下达”的枢纽位置,企业的高效运作离不开他们。中层干部是企业乃至所有组织的核心力量,是连接“头脑”和“四肢”的“脊柱”——但中层的问题往往也是高层最头疼的。中层觉得自已最委屈最累,高层觉得中层执行力不够,基层觉得中层瞎指挥。
既然中坚主管是企业中连接战略层和操作层的核心纽带,是打造一流企业执行力的中坚力量,因此如何培养、提升这些中层管理者的领导力是企业关注的重点。著名领导力训练专家樊付军老师推出的中层领导力课程,给我们提供了方法和路径,让企业在培养自己管理团队上做到有的放矢。具体来说,提升中层管理者的领导力,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去做:
一、中层领导的影响力
决策力可以靠经验、靠助手、靠智慧;领导力和和执行力可以靠制度、权力、职责,只有影响力是靠人格、靠领导者个人的威信、美誉度,以自己的个人品质影响团队的思想、行为、习惯甚至甚至决策。我们要提高中层领导者的影响力,首先要晓得——什么是影响力呢?所谓影响力,就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影响力,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会去影响他人,也要接受他人的影响,因此每个员工都具有潜在的和现实的影响力。
在组织中,领导者和成员共同推动着团队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进,从而构成一个有机的系统,领导者的个性特征和领导艺术,员工的主观能动性,领导者与员工之间的积极互动,组织战略与经营目标的制定以及实现的过程都与企业的领导者本身的领导能力直接相关!樊付军老师表示,领导力的核心是对他人产生的一种持续的影响力,影响力来自以下三个方面:
1、思想。影响力的第一源泉是领导的思想特质。这里所说的思想家,是指那些具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模式和哲学理念,对复杂问题有独到判断,并具有完备价值体系的人。2、专家。在专业领域里的扎实基础和精湛技能,能使领导者成为一名受人敬仰的专家。专家在特定领域具有权威的话语权,对特定问题有着超过常人的理解和认识,并且具备把这种认识运用到实践中的能力。这样的专家也往往具有相当的影响力。3、品格。有些领导者具有某种闪光的品质。这种品质既包括为人处世的道德准则,也包括人在困难面前所表现出的坚韧不拔的毅力,在人与人交流过程中的同理心和换位思维能力,对持有不同性格和思想的人的宽容,在处理危机时的勇敢和沉着。
二、中层领导的学习力
学习力,是指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已经具备学习力的经理人,有如何将学习力转化为竞争力的问题。如果企业的全体成员能全身心投入并获得持续增长的学习力,这个企业才是学习型组织。对于今天企业的竞争,大家会说是人才的竞争、资源的竞争等等,但是学习型组织理论告诉我们:企业竞争争的是有学习力的人才。道理很简单,学习力比较强,那么几年以后,不是人才会变成人才,是人才会变成高级人才。选择学习就是选择进步,没有学习力就没有竞争力,提高学习力就是增强竞争力、创造力、领导力。
对于今天的我们而言,学习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一种需要,知识经济的增长带动的整个世界的变化是知识的快速更新和整个人类步伐的加快,在这样的社会,我们驱赶得疲于奔命,却总会在某一个时刻发现自己已经不能适应这个社会的高速运转。时间在流转,我们在一天一天的变老,世界却在一天天更新,我们与世界的差距在不知不觉间扩大。于是,我们知道自己的生活需要知识的填充,需要知识的完善和积累。所以,学习已经成为职场人必须要做的事情——甚至可以说,学习力的竞争成为企业竞争和个人职场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的夫人曾说:“我们必须让我们的青年人养成一种能够阅读好书的习惯,这种习惯是一种宝物,值得双手捧着,看着它,别把它丢掉。”还有一位经济学家讲过这样一句话“不学习是一种罪恶,学习是有经济性的,用经济的方法去学习,用学习来创造经济、创造效益。”著名领导力训练专家樊付军老师表示,作为中层领导者,应该从理论上、实践中和相互的交流中学习,不仅要注意学习方法,更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
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把学习的体会和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领导工作的本领。作为领导者,只有具有多方面的系统知识,才能深入地观察和把握事物的全貌、工作的全局,才能使思想认识和行动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增强全局观念和工作上的全局性、系统性,减少和避免片面性。实践证明,没有科学的思想方法,就不能正确地观察和处理问题;而缺少科学文化知识,也难以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科学文化知识越丰富,就越以深刻认识客观规律,做出的决策就越准确。
企业人士读书大多为了“镜以鉴人,史以明智”,我们要探寻的本质往往都会在历史中找到答案,或是一个行业的历史,或是一个成功企业的历史。可我们的民族却总是会遭受不爱学习的批评,尤其是大学里走出来的人,那些知识早已经在高中时期读完了,怆然于心。已经具备学习力的经理人,有如何将学习力转化为竞争力的问题。有些学员问我,樊老师,到底如何学习才有效率呢?樊付军老师认为,中层领导者——
要学习,就要学自己现在和在可预期的将来就会需要的东西;
要学习,就要学习如何处理已经发生、正在发生或即将发生的问题;
要学习,就要学习能够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并能在使用中可以行之有效的东西。
三、中层的协作领导力
变革是不可避免的,很多协作的、自组织的系统已经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转变。樊付军老师认为,作为21世纪的中层领导者必须了解这些系统,了解如何与它们共同致力于成功的跨国界和跨文化协作——协作(collaborative)要求更高层次上的思考和沟通,要求理解协作的核心价值观以及在全球层次上与协作的、自组织的系统合作的原则。
过去的那种“命令和控制”型的CEO很难在当今这种高度互联、合作的环境中生存。“协作型领导”的论调到处都是,所谓协作型领导是指那些情商高、拥有广泛人脉、通过向追随自己的人授权而不是根据组织结构图进行管理的人。管理大师HerminiaIbarra和MortenT.Hansen认为,这显然不是你父亲那个年代的CEO——那些希望成为协作型领导者的人需要全新的工具和技术。在《哈佛商业评论》中,这些作者描述了新一代经理所必须的四种技能。他们必须:
1、把组织内外的人和观点连接起来。领导者们应该扮演“全球连接者”的角色,不断地同员工、客户、思想领袖以及其他行业的同僚保持联系,并且在组织内部分享智慧。“为了将他们所在的组织同更宽广的世界连接在一起,协作型领导不仅仅需要同传统领域建立联系——本地俱乐部、行业协会、客户和供应商关系——他需要更广泛的联系。”
2、利用多种多样的人才。大量的研究不断表明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组成的团队会比来自同样背景的人组成的团队更有智慧。但是识别人才然后将他们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不同种族、性别、文化和年龄阶段的团队则需要特别的领导人才。领导者面对融合多种文化的多国人才团队,必须掌握跨文化管理的技巧。
3、自上而下的协作模型。一种协作的文化需要从高层开始,作者认为,“高级管理层的去政治化会促进协作,而不是提升他们个人的议事日程,这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协作文化的一个弊端就是会带来太多的会议,而产生的决议又太少。对于领导着来说,重要的是明确决策权和职责划分,“这样在某个适当的时候,有人可以结束讨论,并做出最后的决定。”
在我看来,领导者是否卓越,有一点的差异比较关键:那就是——是否能够建立成功的合作关系。虚弱的领导从不相信自己成功,除非他们看到别人的失败。如今,企业面临的各种挑战非常复杂,以至于个人或单个组织已经很难解决。要想得到一个长期有效的解决方案,不仅需要组织内部的协调,还需要组织与顾客、供应商、甚至竞争对手之间的协作。领导者必须通过消除内部斗争和狭隘主义,营造出一种相互协作的精神,只有实现内部的通力合作,才能形成外部的竞争优势。